中共包头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31号)精神,结合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抓好各方面基础性建设和基础性工作,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2、主要任务:(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师生的政治素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师生的道德素养,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牢师生的思想文化根基,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加强党的领导
1、完善学校党的领导体制。(1)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对学校党的建设全面负责,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2)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3)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4)党委书记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对党委工作负主要责任,履行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实施党委有关决议,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各项职权,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其他党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结合各自工作分工抓好党建思政工作。
2、强化二级学院党的领导。(1)进一步发挥二级学院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在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把好政治关。(2)进一步加强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建设。推行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交叉任职办法。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完善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等方面的议事决策规则,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
3、加强基层党建工作。(1)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设,优化党支部设置,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和学生公寓、社区、社团组织等建立党组织。选优配强教师、学生党支部书记,定期开展党支部书记培训。(2)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严格“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严格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健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坚持党支部按期换届,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3)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严格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员学习要求。(4)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注重政治合格、持续培养,端正师生入党动机,确保发展党员质量。重视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认真做好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入党。(5)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监督,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按时足额交纳党费,及时排查党员组织关系,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及时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
三、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切实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1)健全完善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教师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2)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把政治标准纳入审查考核办法中。(3)强化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注重老教师的传帮带,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4)加强教师教育管理和纪律约束,严格执行教师教学活动政治纪律管理等规定,坚持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5)完善教师评聘考核体系,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要标准。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1)广泛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引导教师自觉遵守践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践行者,做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2)健全完善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工作长效机制,把师德规范要求纳入人才引进、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课题申报、导师遴选、培养进修、评奖评优等评聘和考核各环节,实施师德“一票否决”。
3、加强学术诚信教育。(1)健全完善教师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
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学术品格和优良学风。(2)健全科研成果评价办法,规范学术评价方法,对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行为零容忍。
4、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三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育人之星”、“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教学名师”等评优表彰活动,选树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健全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1、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1)进一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施方案,以提升思政课主渠道的教学实效为总体目标,打造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普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创新教育教学途径方法,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推进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拓展教学空间和渠道;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保障体系。2)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国家安全、科学精神、传统文化、形势政策等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建设高水平的网络课程体系。规范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选用。(3)强化专业课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施课程体系创新计划,把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机制,推行导师制,引导教师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4)健全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及质量监督评价办法,完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落实教学工作督导条例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
2、强化课外思想政治教育。(1)深入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领航计划。以“大学岁月—我们怎样度过”为主题,系统设计教育活动,丰富项目内容,实施学生发展导航计划;以党组织、团组织、辅导员和学工干部“三进公寓”助推公寓文化建设,实施正学树风计划;以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契机,实施培养融合创新计划;以打造新媒体资源平台为抓手,实施团学红网计划。(2)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等时机,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坚持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著名专家学者、杰出校友作形势政策报告。(3)坚持课外理论学习制度。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更好发挥理论学习骨干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理论社团的带动作用,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4)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5)组织开展“身边人身边事”、“桃李之星”等优秀学生评选表彰活动,发挥榜样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
3、强化文化育人功能。(1)广泛开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活动。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活动;坚持开展“诗教进校园”活动,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品牌。(2)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3)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做到大型活动全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学院化、专业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班级化、经常化,打造一批校园文化活动品牌。(4)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加强对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宣传,推动学校文化标识、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宣传与应用;加强校史编撰、校友讲座等工作;构建既与学校文化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的二级学院文化体系;加强校园人文景观、文化展示场所、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形象,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4、强化实践育人功能。(1)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中的社会调研,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促进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学校和社会密切合作。 (2)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完善考核机制。(3)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专门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推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落实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4)增强军事训练实效,强化学生国防意识。(5)建立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提升道德水平。
5、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1)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落实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工作目标。(2)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将课程与学科专业相融合,贯穿于大学生培养全过程。(3)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系统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政策理论水平和职业指导能力,开展个性化和针对性强的指导与咨询。(4)加强就业信息化和就业市场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实现人岗精准对接。充分发挥校园市场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各类校园招聘活动。(5)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准确掌握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开展个性化辅导,实施精准帮扶。(6)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建设,确保“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广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2)建设好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通过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心理服务。(3)完善“重点关注学生”工作,及早关注学生的困难,注重关心教育的深入与效果。(4)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加强辅导员、学生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情联络员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
7、加强困难学生资助工作。(1)逐步完善“奖、贷、助、勤、补、减”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费减免为辅解决其学费住宿费,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为辅解决其生活费资助途径。(2)按照国家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学生资助工作专职人员,落实各项资助政策。(3)实施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方案,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成长成才。
8、加强学生公寓管理。(1)按照“学校统筹,整体谋划,分步实施,逐项推进”的原则,在学生公寓深入开展“正学树风计划”,进一步总结“三进公寓”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有效途径,构筑教育、管理、服务新阵地。(2)以创建“先锋宿舍”、“星级文明”寝室等活动为载体,推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3)建立健全学生自律组织,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维护公寓的安全与稳定,把公寓建成生活家园、育人课堂。
五、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工作领导。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教职工全员参与、师生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各级党的书记履行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其他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党委的统一部署,根据本单位的工作职能,制定计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在校内汇聚形成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教师为主、师生互动,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力量,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合力。(1)建强党务工作队伍。选强配好党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干部及工作人员;选好配强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坚持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任副院长制度;通过建立干部考核、培训、联系师生等制度,强化党务干部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责任。(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落实辅导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坚持 “重选拔、重管理、重使用、重培养”的原则。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按照师生比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新入职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工作应不少于三年;鼓励优秀教师兼职担任辅导员;实行校内研究生担任助理辅导员制度。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把对辅导员的岗位培训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纳入学校师资培训和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整体安排,建立多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体系。切实解决好辅导员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问题,参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称系列,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建立辅导员“双向”晋升通道,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使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3)加强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列入学校人才引进计划,确保每年补充引进,逐步实现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 350的比例配备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严格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鼓励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干部等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4)加强兼职工作队伍建设。强化理论宣讲、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创业导师等专项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引导以及推行班主任轮换制、党员、教师联系班级、宿舍、学生等制度,组织党员、教师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选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或党务工作;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理论社团骨干培养、选聘学生助理班主任、建设公寓学生党员工作站等途径,发挥学生骨干的自我教育和示范引领作用。
3、发挥群团组织作用。(1)坚持党建带群建,切实发挥工会作用。把党的工作融入工会工作之中,发挥联系服务、团结凝聚教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畅通教职工与学校的民主沟通渠道,保障教职工权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化活动。(2)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落实共青团改革方案,改革健全团学组织体系,改革完善团学干部培养制度,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共青团各项工作和活动。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建设,充分发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4、优化校园环境。(1)加强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落实《党委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各级党组织、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加强监督与考核、严肃追责与问责。落实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境外非政府组织在高校的活动、宗教、校园宣传媒体的管理,防范抵御意识形态渗透。(2)创建文明校园。落实《文明校园创建实施办法》,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创建活动全过程,按照文明校园创建“六个好”的标准,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创建任务,扎实推动工作,提升师生文明素质、提升校园文化质量、提升校园文明程度,通过创建工作为师生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3)建设平安校园。加强综合治安管理,构建完善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体系,推进校园综合治理和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创建平安校园。深入开展校园治安、消防、校容管理、校园交通、毒品预防、食品饮用水安全、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禁止校园传教、反邪教等宣传教育。联系地方综治部门着力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5、加强网络阵地建设。(1)加强校园网站群、新媒体群建设,全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网络内容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网络工作队伍建设。(2)落实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在已有网络平台的基础上,构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主题教育网站群、新媒体群,制作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产品,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3)整合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作用,深入实施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4)打造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专家队伍,以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壮大网络舆论引导力量,唱响网上主旋律,有针对性做好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旗帜鲜明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
6、创新工作方法。(1)健全完善各级领导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师生思想状况和具体诉求,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2)发挥师德楷模、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人格修为、学养学识影响带动学生。(3)加强知识分子、青年教师、党外人士工作,加强思想引导和团结教育。(4)鼓励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创造性开展工作。
7、加强理论研究。设立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课题年度项目指南,围绕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推出更多的有份量、有深度、有影响的创新性成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8、健全评价体系。(1)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体系中,实行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制度。(2)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情况的监督检查,纳入执行党的纪律情况监督检查范围,对履行责任不力、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长期薄弱的,追究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